唯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0-02 09:28   93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在量子计算方面,有研究表明,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将会对目前的保密通信构成巨大威胁。目前的保密通信基于所谓的“大数分解”问题。据说,要解决这个“大数分解”问题,需要10

在量子计算方面,有研究表明,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将会对目前的保密通信构成巨大威胁。目前的保密通信基于所谓的“大数分解”问题。据说,要解决这个“大数分解”问题,需要1000多台经典计算机联合工作、用时8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而1台量子计算机仅需几秒钟就能完成。

而量子通信被认为是理论上绝对安全的通信手段,因为它是基于物理学基本原理,而不是基于数学复杂性。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认为,量子技术还可以用到能源勘探、国防等诸多战略性的方面,效力无穷。

当然,这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证实。

张智明教授向《后厂村7号》介绍,上述技术实现起来难度极大。他认为,量子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索虽然没有问题,但不管是量子计算机还是量子通信,真正实现普及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因为量子效应非常脆弱且不稳定,极易受环境因素干扰。

虽然如此,但张智明也主张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当大家都想着试一把时,“一定要做,万一人家做出来了呢,我们不是更被动么?”

七、“天上独一家,地上最成熟”

在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北京控制中心,一面墙上展示了中国的量子通信网络远景目标。

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中国将在地面上形成如铁路网络那样多横多纵的量子通信网络;而在天上,则会布局一个多颗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卫星网络,使之与地面信号相连,最终实现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同时,还将发展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为下一代基于量子物理保障的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提供支撑。

“现在正在建设的是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一期工程,在京沪干线之后又有一个新的项目,就是要做一个北京到上海的环网,再把它延续到广州去,这几条线路正在建。其他的线路还在规划之中。”金西介绍,中国量子通信产业发展当下可以这样来概述,“天上的相当于是独一家,地上的产品它是最成熟的。”

中国之所以能称为在量子通信领域走在前面,据《后厂村7号》记者了解,不仅是在科研领域上取得的突破,也表现在商业设备上面,例如,与国际同行的设备性能相比,同样是100公里距离,中国量子通信的设备传输可以达到2K比特/秒,而别人的设备可能只有1K比特/秒,或者根本无法在100公里的传输距离中正常工作。

国科量子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在京沪干线和墨子号卫星热潮之下,有能力生产量子通信设备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全球的量子通信产业链也在快速发展,如美国,已经成立了与国科量子职能类似的Quantum Xchange公司,开始建设运营横跨美国东海岸的量子保密通信干线Phio TX,欧盟多国签署联合声明,计划共同开发和部署欧盟范围内的量子通信基础设施。

“非常需要产业健康发展起来,为量子领域本就十分稀缺的专业人才提供舞台,只有不断的培养、建设强大的量子技术专家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在未来量子时代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现在就是处于产业孵化、努力往前走的一个阶段。”金西说道。

在天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的运营上,国科量子的角色类似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类基础网络运营商,怎么使量子通信网络像传统电信行业那样能实现产业化的规模发展,他们目前正为此进行从无到有的摸索和开拓。

“有人认为成本太高了,有客户直接就说觉得这个没有意义,再加上一些负面舆论引导,各种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金西相信,这是暂时性的状况,他提醒大家要坚定信心,“国外的量子通信产业界反而不像我们,人家听到中国的这种现象都觉得不可思议。在高技术领域,中国在后面跟随时很容易走,但现在一旦走到前面去了,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质疑的声音很多。”

2007年,郭光灿院士团队继三年前在北京、天津之间成功实现了125公里光纤点对点的量子密钥分配后,又利用自主创新的量子路由器,在北京网通公司商用通信网络上率先完成四用户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测试运行。吴令安参加了测试会。她注意到,媒体报道测试所产生的密码率,只有几个比特,身边朋友也对她说,这么几个比特,有什么用,这么慢?

“科学开始总是起步比较慢,慢慢地就能解决问题,就像太阳能,开始效率很低,现在发展很快,效益也提高了。包括激光发明,刚刚出现的时候,国外说它是一个solution without a problem,即一个寻找问题的答案。”吴令安对《后厂村7号》记者说, “现在我们根本离不开激光”。

金西则告诉《后厂村7号》记者,实际上,在短短十余年中,量子通信生成的密钥分发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0Mbps以上,技术是在往前发展的。

八、标准化角力

量子科技进入无人区阶段后,与基础研究比拼相同步的,是优势国家之间在量子技术标准制定上的角力。

业界主体意识到,只有建立标准,未来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才有足够生命力;而能不能主导标准制定,则是占据未来量子通信产业制高点的重中之重。

“任何新技术,从小规模的科学试验、实用化一直到大规模的应用,都需要标准支撑,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通常是标准先行,然后设备商才能研制出彼此互通的设备,才有大规模的产业和服务。”国科量子专家金西说。

事实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已经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标准上纷纷发力。中国目前也在推进一系列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制定。

2017年6月,中国通信标准协会专门成立量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特设任务组(ST7),国科量子是其主席单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科大国盾、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产业链上的50余家企业会员也加入了这个任务组,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与此并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开展了相关工作。

金西透露,大约在一年后,国内将会有相关的量子通信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发布,“我们现在有25项标准在编制,多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即将进入送审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于国际标准的推动,也在进行。

国科量子等企业目前正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开展量子通信的标准化工作。

金西告诉《后厂村7号》记者,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信息科技在这些国际标准组织中已成为热点议题。联合国电信标准管理局相关官员与他们沟通时,就提出,当今世界三大技术创新中,“AI是业务处理模式的创新,区块链是商业领域的创新,而只有量子信息技术是真正技术领域的创新。”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国方面牵头发起了“量子密钥分发安全要求与测评方法”国际标准立项提议,虽然遇到少数会员国家的反对,但得到20多个会员国家呈压倒性优势的票决支持,已经正式启动了编制工作。

而在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他们于曲折中前行,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国科量子等中国机构加入ITU后,在该组织陆续启动了10项针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国科量子等中国主体提议能够成立一个专门的量子焦点组,但在去年,因为某些国家的异议,这个提议遇阻。

“ITU有九百多个国家成员和部门成员,这个事需要各个国家达成共识才行,难度非常大。”金西说,“如果现场达不成共识,工作就没法往前走”。

主要反对方的理由是,目前的量子技术不成熟,标准化需求还不明确,但金西认为,这背后是反对方担心在核心标准领域丧失主导权。

主要反对方建议中国方面召开国际性的研讨会,对国际标准制定的需求及必要性进一步加以讨论明确。

今年6月,国科量子作为承办方之一,在上海召开了“ITU首届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国际研讨会”,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与会代表就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等专题进行了讨论和碰撞。

承办方透露,在会上,大家意识到目前标准化面临的挑战,希望构建全球性的开放、合作的共同平台以加强标准化工作,而这为中国方面后续推进量子焦点组的设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9月的最后一周,国科量子等中方主体前往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再一次提交成立标准焦点组的提案。

北京时间9月28日凌晨,人在日内瓦的金西在朋友圈中披露,经过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见证了ITU正式宣布成立面向网络的量子信息技术焦点组,将实行共同主席机制——中方主席由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教授担任,美国、俄罗斯成为焦点组共同主席,他们尚未明确主席人选。

“很不易呀”,金西应询告诉《后厂村7号》记者,这一次打破了一些国家的“联合围堵”,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针对量子信息技术的专业标准组的成立,为团结全球的量子信息技术专家力量,合作开展标准预研提供了平台。

也许事情正朝向他此前和《后厂村7号》记者说的方向演进,“在量子通信标准化方面,应该说国内国际都还可以,国际上我们发挥了主导作用。”

九、“也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

由部分引领走向更大的主导,目前还只是迈出第一步。

“当然我们在某一些方面是领先的,但你们也不要宣传得太过分了。”吴令安对《后厂村7号》记者说。

根据科学家们的讲解,事实是,当前量子科学的进展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成熟和超前,人们没必要为此冲动过头。

“量子科技目前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阶段,”莫莫院士提到,美国有两院院士去年做了一个调研,结论是,除非出现颠覆性技术,未来可预见的20年之内,量子计算的实现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莫莫院士认同这个结论。据他看,现代社会通用的经典计算机(电脑)就发展了几十年,据此可知,量子计算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在这个初级阶段,莫莫院士认为,要认清现实,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硬件、软件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他吁称,“也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让科学家做自己的事情。”

莫莫院士对国内量子科技发展环境颇为关切,就他所见,对于量子科学工作,社会上不是冷嘲热讽的责备,就是到处热炒或过于热捧,以及业内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他提出,行业主体尤其是科学家们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真的是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莫莫院士眼见的不健康的扰攘现状,在业内可谓人所共知。

从1984年琅玡山会议走过来的一批量子科学家中,有人主张,随着国家经费大笔投入,量子科研工作需要“两弹一星”精神,应该脚踏实地做研究,去除华而不实、浮躁功利的风气。

“特别是那些拿大钱的大项目,到了这个层次了,还停留在只是发表文章,比论文的档次上面不太合适。”张智明说,“当然高水平论文也算成果,但拿那么多钱,你就不要光限于论文成果了,在实际应用方面,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据他讲,国内比论文、唯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他的感受是,这个领域中有些人调子唱得高大上,话说得冠冕堂皇,本质上,还是因为国家现在有了诸多帽子(指荣誉和项目),为此难免夸大自己的工作或产生拉关系的行为,以获取资源,“国内也许有点热的过度了,刹不住车了,有些人已经上了这个船了,只能往前走了,不能再往后退了”。

莫莫院士则用“路漫漫”来形容他们的量子科研工作,他看到年轻一代科研人员被激发的好奇心和科研激情,也鼓励年轻人要有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要耐得住寂寞,把冷板凳坐下来,“现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你要有本事把它做成将来大家都跟随你的一个领域。”他希望,国内的各方研究力量能够携手共进,应对挑战,“大家一块抱团把这个事情做好”。

编辑:优游平台

Power by 建站之星 | 美橙互联 版权所有